5月,位于北京八里桥的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制造院)内,春风吹拂,绿树婆娑。
在智能制造厂房,各类不同型号的“优娃”(协作机器人)以及数台数控设备,24小时不间断工作着。每台设备均挂着一个名为“附身乖乖虎”的小白盒,这是一款互联数(据)采(集)情报箱,是航空工业制造院探索成立的首个“沉浸式”实验室——工业网络与自动化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首款新技术产品。
“‘沉浸式’实验室,是航空工业制造院为聚焦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一批国防科技重点工程,自2018年开始探索打造的一批创新实验室和重大项目创新团队。”航空工业制造院院长李志强说。
“十四五”期间,航空工业集团把建设“数·智能力体系”作为发展主线,全力构建“云”上数字航空。如今,这片数字航空“云”,正从这些“沉浸式”实验室飘来。
创新也要建特区
“航空工业是现代工业之花。航空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度高、产业关联范围广、辐射带动效应大、两化融合程度深的特点,处于装备制造业的高端,是国家工业基础的重要标志、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以及综合国力的综合体现。‘十四五’期间,航空工业将面临更强烈的高质量发展诉求,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李志强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创新,既包括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思维理念方面的创新。
航空工业制造院决策层由此提出建设“数·智航空”创新特区的想法。
2018年,航空工业制造院对科研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制定实施了一套“沉浸式”创新的特殊管理机制,给予实验室创新特区待遇。新机制核心为“去行政化,在确定3—5年的中长期研究工作目标后,3年不考核,院科研基金提供科研经费,团队带头人自己决定技术路线决定权、科研经费使用权、团队成员选择权和薪酬分配权”。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在航空工业制造院从事科研30多年、拥有诸多科研成果的邹方,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担任第一个“沉浸式”实验室——工业网络与自动化实验室主任。“实验室要做独家成果,技术自主可控,对行业有指导意义。”邹方一直惦记着李志强的这一叮嘱。
为青年骨干营造宽松创新环境
如何建设好航空工业制造院第一个“沉浸式”实验室,成了邹方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我想用3—5年时间将实验室建设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工业网络与自动化高水平专业化实验室。”为准确定位实验室的工作模式和科研思路,邹方借鉴了多个世界先进实验室的经验,甚至在家中先行搭建起一个微型实验室进行模拟预演。
经过近一年的思考,一个清晰的实验室工作模式和科研思路在邹方脑海中成型。“整个智能制造是一个完整的边缘智能生态体系,需要通过网络互联互通进行数据采集,进而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最终实现人工智能。”邹方说。
目标清晰而环境宽松的实验室,吸引青年技术骨干纷至沓来。从创建时期的两个人,如今实验室已增至10人。除邹方外,其余全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仅一年,实验室就研制出第一个自主产品,即依迈特(E-Mate)边缘控制器(“附身乖乖虎”),实现了万国设备互联互通,大大提升了数据采集质量、数量和效率。
如今,实验室已顺利完成第一个三年规划,邹方团队的第二个三年规划也已提交。“我们已开启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之旅,实验室将紧紧围绕‘网络、边缘、学习’3个方面,以网络为基础、边缘为核心、学习为工具,努力打造边缘云、边缘控制器、微服务App、机器视觉、智能穿戴构成的面向智能制造边缘计算生态系统。”邹方说。
让创新特区形成集群效应
今年9月,航空工业制造院将启动首个数字航空创新工场,入驻全院所有“沉浸式”实验室的新成果,让创新特区形成集群效应。
“我们力求把这个集科研、验证、人才培养、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创新工场,建成航空行业乃至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基地,培育航空行业‘数·智’解决方案供应商,引领全行业工业制造能力提升,为开发先进智能制造提供共性技术和解决方案。”李志强说。
另一个“沉浸式”实验室——工业软件实验室的主任杨威,正带领团队加紧完成一个新课题,为航空工业制造院定制研发一个云服务平台,提供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机器人云端接入与控制技术、云端在线运维服务,入驻平台的第一个应用案例是“云打磨”项目。
“‘云打磨’项目准备在6月前接入平台,让这个平台成为创新工场首批新成果之一。”杨威说。
截至目前,航空工业制造院已组建起10余个“沉浸式”实验室,在大功率冷阴极电子束源、基于边缘设备数据采集、智能车间管控系统、自动铺丝设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经试验成功后,将会向全行业推广。”李志强说。
点评 为承接航空工业集团“创新决定30条”的创新战略,航空工业制造院瞄准“数·智航空”发展需求,依据科技研发和创新要遵循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规律,在建设创新生态上下功夫,探索实施出一套“沉浸式”创新的特殊管理机制,给予实验室创新特区待遇。如基于信任的科技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制度、机制核心“去行政化”、团队带头人自己决定技术路线权等,极大地激发出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多项原创技术成果不断,使“沉浸式”实验室逐渐发展为航空工业制造技术的一个创新源。
共享海军荣光,逐梦蔚蓝海洋。
在人民海军70华诞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出席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
水中蓝鲸蹈海,海面战舰驰骋,空中战鹰呼啸,陆战队员精锐列阵……规模空前、精彩纷呈的新时代海上大阅兵,把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庆典推向高潮。
中国红,海军蓝——进入4月的“帆船之都”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作为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青岛伸展双臂迎接五洲宾朋的到来。
来自61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来自13个国家的18艘舰艇远涉重洋,汇聚黄海,共贺中国海军华诞。
70年波澜壮阔,70载奋进跨越。从长江之畔的江苏泰州白马庙启航,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走向远海大洋,逐步发展成为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海上武装力量。
青岛奥帆中心码头,海风习习。
担负检阅任务的西宁舰,按照海军最高礼仪悬挂代满旗,五星红旗、八一军旗迎风飘扬。61个国家海军代表团团长,身着盛装,在西宁舰上期待一个盛大时刻的到来。
13时许,西宁舰犁开洁白的航迹,驶向阅兵海域。
人民海军向前进,胜利航程党指引。进入新时代,人民海军坚定不移加快现代化进程,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加速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迈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的人民海军,正以全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4时30分许,检阅舰抵达阅兵海域。激越昂扬的《分列式进行曲》响起,海上阅兵正式开始。
检阅舰舰艏左前方,苍茫海天间,出现一条战舰长龙。
海面上,32艘中国海军受阅舰艇编成潜艇群、驱逐舰群、护卫舰群、登陆舰群、辅助舰群和航母群,破浪驶来。天空中,战机梯队呼啸临空。
此时,阅兵海域雨雾弥漫,能见度仅百余米。
“大国重器”震撼亮相。首先接受检阅的是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在它带领下,其他7艘潜艇逐一通过检阅舰。
海水滔滔,舰阵巍巍,这是向历史的告慰:向海则兴,背海则衰。中国正迈向建设海洋强国的崭新征程,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正逐步变为现实。
“同志们好!”统帅的亲切问候,在受阅官兵心中激荡。
“主席好!”受阅官兵的铿锵回答,表达了士兵对统帅的赤胆忠诚。
黄海波飞浪卷,巨舰劈波向前。
由国产新型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领航的驱逐舰群,踏浪而来,气势如虹。
海水滔滔,舰阵巍巍,这是对未来的宣言:不能制海,必为海制。在大风大浪、远海大洋中淬炼成长的人民海军,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信心、有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
水兵的飘带迎风飞扬,蓝色迷彩与大海浑然一体。
执行首批亚丁湾、索马里护航任务的武汉舰、海口舰,在战火纷飞的也门撤离多国侨民的临沂舰,多次赴海外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的和平方舟医院船……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中国海军一次次走出国门,担负起一支大国海军的责任与担当。
如同移动的海上山岳,“辽宁号”航空母舰破浪而来。
海军副司令员邱延鹏说:“中国海军始终是一支和平的力量,始终做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者、维护者和贡献者。”
海水滔滔,舰阵巍巍,这是对和平的担当:海纳百川,兼济天下。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15时许,西宁舰调整航向,划出一道白练,恰如一条友谊的纽带连接中外。
国际舰队检阅,是海军这一国际性军种特有的海上礼仪活动。
俄罗斯、泰国、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的18艘舰艇,悬挂代满旗,按照作战舰艇、辅助舰船的顺序,按吨位大小从检阅舰前依次驶过。
笛声阵阵,鸥鸟翔集。广袤的大海见证了中国海军的胸襟与自信。截至4月,人民海军先后100多次出访94个国家138个港口,与外军联演联训60余次,37个国家的344艘次舰艇先后访华。
同一片海洋,同一个梦想。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习近平主席在当日上午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共鸣。
15时30分许,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声中,气势宏大的海上阅兵圆满结束。
“这是属于所有水兵的荣光时刻。”贵阳舰一级军士长魏守君说,“接受检阅,是我们无上的荣耀;守卫和平,是我们毕生的职责。”
豪情,洒满航程;海洋,联通世界。
中国黄海上的和平乐章,必将远播四海、响彻寰宇!
(新华社青岛4月23日电)

发挥社区党建的四个引领作用

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网络

新华全媒+丨古坊乡新事——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互联互动推进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公安部:2021年至2022年5月共查扣涉案江砂900余万吨

算清楚了!全球增加林木覆盖固碳潜力很大

湖南福彩公益自驾行:一次为爱启航的公益之旅

公安部:2021年至2022年5月共查扣涉案江砂900余万吨
频道推荐/

新华社台北9月8日电(记者齐湘辉 岳夕彤)记者8日从台湾旺... [详细]
热图推荐/
热门推荐/
精选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