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要览,网罗天下财经收藏本站网站地图 中经要览网-国内经济门户
手机版 微信

微信扫一扫,资讯看不断

分享
任泽平:民营经济利好政策频出,传递六大积极信号
时间:2023-08-04 10:24:42   编辑: 中经要览网

 

文:任泽平团队

从事了20多年经济研究,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并确认到,民营经济信心提振,企业家精神归来,中国经济复苏的脚步声,在万众瞩目中,在备受争议中,我听到了它坚定坚决,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如果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中国经济必将有力复苏,强劲归来。那一刻,所有参与者都将为之动容,奋斗者很可能泪流满面。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

我深信,没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致富。我深信时代的进步,深信梦想的力量。每个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都必将赢得荣耀。每个为梦想而战的普通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一、民营经济利好政策频出,春风拂面,传递六大积极信号

民营经济贡献了“56789”,是市场经济的中流砥柱和活力源泉。提振民营经济是带动就业、促进创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只有万马奔腾,才能万象更新!

最近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的利好政策频出。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下称“31条”)。

7月24日《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发布(下称“17条”)。

8月1日,《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下称“28条”)。

一系列政策传递六大积极信号:

1、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2、大力支持民企创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3、支持民企投融资,促进民间投资。

4、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保护,增强安全感和信心。

5、整治错误言论,为企业家正名,提振信心。

6、鼓励平台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民营经济大有可为的大时代。相信经过一系列实质有力的措施,一定能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加油,民营经济!

二、民营经济贡献了“56789”,是市场经济的中流砥柱和活力源泉

民营企业是市场活动的源泉,发挥了“56789”的重要作用,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民营企业数量占比98%,解决大部分就业。2021年全国市场主体共1.5亿户,其中企业法人单位数26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1亿多个。2012年至2021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从37287万人增至46773万人,增长25.4%;其中,城镇私人企业就业人员和个体就业人员分别从2012年的7557万人、5643万人增至2019年的14567万人和11692万人,增长分别为92.8%和107.2%。

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强,占主导力量。2012年至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数量从489945件增加至1403611件,增长约3倍。其中,私营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占比从2012年的29.4%提升至2021年的5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11052.98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295566.69亿元,民营企业在其中占比从2012年的14.97%提升至2021年的37.92%。

头部民企保持高研发投入,中小民企自主创新动活跃。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的创新费用支出为462.6亿元,开展创新活动3955个,而同期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的创新费用支出为10272.3亿元,开展创新活动308824个。中小企业市场敏感度高、机制灵活、更具效率,往往实现“从0到1”的创新,自主创新的动力更强。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21年中小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中占比超76%,平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均件数远高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

民间投资占比超过一半,纳税规模不断上升。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从2012年的54.6%提升至2021年的56.9%;从营业收入来看,从2012年至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中民营企业占比从49.7%提升至51.8%。2011-2021年民企500强纳税总额从4094亿元上涨到13665亿元,年化增速达13%。

民营企业起到国际竞争力的领头作用,是出口主力军。2021年民企500强出口总额达到2454亿美元,同比增长85.5%。民企500强对全国出口的贡献率从2017年5.5%上涨到2021年7.3%。2021年500强民企的海外投资项目达到2701项,较2017年上涨79.7%。2021年500强企业中有54%对外直接投资,39%通过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方式实现“走出去”。

民营企业承担重要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慈善。民企500强中 参与精准扶贫的企业数量从2017年227家上升为2021年348家,占民企500强比重从45.4%上涨到69.6%。已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企业比例从2017年68.2%上升为2021年85.2%。

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2023年3月网信办提出,“将严厉打击网上恶意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甚至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民营经济有信心、有活力、愿意投资,才会拉动经济,带动就业。如果民营经济信心不振,投资意愿下降,就会造成经济下滑和失业,所以,提振民营经济是带动就业、促进创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提振市场信心,应从改善营商环境、舆论、自身经营等多方面予以支持。

近期提振民营企业信心的政策频出,从融资支持、优化营商环境、舆论环境、鼓励创新、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等多方面入手,帮助恢复市场活力和增长动能。

724会议前后,国务院、发改委等多部门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方面进行了落实。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和《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

四、大力支持民企创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6日习总书记提出,“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提出,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

一是支持民营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创新平台”。

二是“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成果转化”。

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重点行业。“开展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应用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低成本、模块化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的推广应用”,“加大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的绿色低碳改造力度,加快发展柔性制造,提升应急扩产转产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任务”。

7月26日,工信部、财政部、央行、金监局、证监会5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的通知。

融资支持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再贷款、科创债和股权投资等方式,撬动社会资金促进科技创新。一是把科技创新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运用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科创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二是通过扩大科技型企业发债规模、推进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丰富科创类债券产品和优化科创型企业发债融资环境来增强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定位以股权投资为主,引导创投机构加大投早投小力度。发挥北交所的引领作用,引导更多的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为创新企业注资。

五、支持民企投融资,促进民间投资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提出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推广‘信易贷’等服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以及“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提出强化民营企业要素支持,在税收优惠、退税时长、民企信贷、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部署。

724政治局会议提到,“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

会后,财政部、税务总局在延长、完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等方面进行了落实。公布了《关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关于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关于延续执行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有关政策条件的公告》、《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关税费政策的公告》。

民企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经营风险高,“短贷长投”比较普遍,中长期融资难获取。2020年民企获取的银行短期贷款占比高达79.2%,中长期贷款仅占两成,而同期国有企业55.8%的贷款来自于中长期贷款。在融资成本方面,民营企业的短贷利率、中长贷利率均高于平均水平,民企融资贵问题凸显。

货币政策在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直达实体经济政策工具等方式,切实将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6月各类“降息”接踵而至,6月8日起国有银行开启了新一轮存款降息,有效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12日调降OMO利率,15日调降MLF利率。20日LPR降息,落实金融让利实体与房地产,推动降低贷款成本,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724政治局会议提到,“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企业家信心不足导致今年民间投资大幅下滑,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但民间投资累计同比为-0.2%。

促进民间投资“17条”,重点提及“在交通、水利、清洁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设施农业等领域中明确一批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点细分行业”,“全面梳理吸引民间资本项目清单,切实做好民间投资服务对接工作,搭建统一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优化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设立促进民间投资引导专项,鼓励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保护,增强安全感和信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提出,“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提出,“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

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产权,鼓励市场良性竞争,对民企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中小企业景气度连续多月低于荣枯线,6月民企营业成本率为87.27%,较国企高出近5个百分点。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提出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行为保全等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和行政非诉执行快速处理机制,健全知识产权法院跨区域管辖制度。研究完善商业改进、文化创意等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恶意抢注商标等违法行为。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

建议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降低民营企业维权成本。政府和专业部门需要完善知识产权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应普法教育工作,增强企业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于违反知识产权且影响恶劣事件采取重奖重罚政策;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降低企业申请维护时间和成本,建立网络化信息化产权服务平台,重点推广数据库安全保护技术,对中小企业可派专家进行现场多元服务和指导。

七、整治错误言论,为企业家正名,提振信心

3月28日,网信办表示“严厉打击恶意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的行为”。

2023年“清朗”活动重点整治采用“贴标签”“带节奏”“放大镜”等方式恶意散布所谓“民营企业卖国论”“民营企业离场论”“国进民退”等论调,渲染丑化、煽动抵触国有经济、民营企业的行为。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提出,“健全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机制”,“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政府和企业营造健康的亲清政商关系,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对于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同时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于民营企业家,要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同时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八、鼓励平台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季度会议提到,“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3月28日工信部提出,“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平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提出,“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提出,“持续推出平台企业‘绿灯’投资案例”。

平台经济具有两面性,健康发展,扬长避短。平台经济作为新经济的产物,吸纳2亿灵活就业人员、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便利人民生活。但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平台经济天然具有网络效应和马太效应,倾向形成垄断、排挤竞争、侵害消费者权益。站在当下,需要重新形成社会共识,平台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台经济的专项整改接近尾声。2021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平台经济规范发展,平台经济的法律监管范围逐渐明确,执法效能明显提高。2023年7月7日,央行联合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宣布,“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标志着专项整改阶段取得的成果,在常态化监管阶段巩固保留,各方预期将逐渐明朗。

未来平台经济在创造就业、科技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民生需求、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将大有可为!

加油,民营经济!

热门图片
大家正在看
精华推荐
猜你喜欢
为您推荐
高清图集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经要览
中经要览 @ Copyright By jingjiyaolan.com 2019  冀ICP备2020026471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6337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许可证(冀)字第00232号 |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经济要览编辑部(1301059205761) 荣誉出品